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效果评估
周良才, 周仲瑾, 王莹, 吴太平, 吴丽群, 汤伟峰
摘要172)   HTML    PDF (521KB)(669)   

目的: 分析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军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类似大型赛事活动的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2019年6-9月武汉城区范围内军运会各类场馆、酒店、定点医院等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重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Fisher精准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6月蝇类孳生地阳性率、蜚蠊成若虫侵害率和卵鞘查获率均最高,分别为3.88%、1.69%和0.06%;7月室内鼠迹阳性率、蚊幼虫路径指数、采样勺指数和室内蝇密度(有蝇房间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2.91%、1.31处/km、4.20%和4.81%,防鼠、防蝇设施合格率均最低,分别为85.97%和87.84%。8月外环境鼠密度路径指数和成蚊停落指数最高,分别为1.04处/km和1.63只/人次。结论: 管理部门应实时掌握军运会重点单位(场所)的病媒生物侵害现状及防制效果,科学有效地评估军运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发现相关问题,调整应对策略,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2023, 34 (4): 485-49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4.008
湖北省武汉市居民区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分析
吴丽群, 周欣欣, 周良才, 包继永, 郭慧, 刘求, 陈晓敏
摘要70)      PDF (659KB)(654)   
目的 了解武汉市居民区生境白纹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索该市白纹伊蚊抗药性机制。 方法 2021年8-10月在武汉市居民区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于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抽提单只成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VGSC基因型分布情况,并采用 χ 2检验对雌雄蚊在VGSC基因各突变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检测武汉市居民区生境的白纹伊蚊238只,其中雌蚊126只,雄蚊112只。武汉市白纹伊蚊种群在VGSC基因V1016、I1532与F1534位点存在突变。V1016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GTA/V(43.91%)和突变型GGA/G(56.09%);3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V/V(19.33%)、野生/突变型杂合子V/G(49.16%)和突变型纯合子G/G(31.51%)。I1532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ATC/I(99.16%)和突变型ACC/T(0.84%);2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I/I(98.32%)和野生/突变型杂合子I/T(1.68%)。F1534位点发现3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TTC/F(60.72%)、突变型TCC/S(33.19%)、TGC/C(6.09%);5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35.30%)、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41.60%)和F/C(9.24%)、突变型纯合子S/S(10.92%)与突变型杂合子S/C(2.94%)。VGSC基因D1763位点未检测到突变,仅存在野生型GAC/D(100%)等位基因。不同性别白纹伊蚊个体间VGSC基因V1016、I1532与F153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0.198, P=0.656; χ 2=0.014, P=0.905; χ 2=2.210, P=0.137)。 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VGSC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可能是该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迅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雌、雄蚊VGSC基因突变无明显差异。
2023, 34 (2): 212-21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2.011
武汉市2019-2021年白纹伊蚊对常见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吴丽群, 陈晓敏, 包继永, 周良才
摘要140)      PDF (532KB)(773)   
目的 了解2019-2021年武汉市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检测白纹伊蚊在6种杀虫剂诊断剂量下的死亡率;采用幼虫浸渍法检测9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幼蚊的毒性,并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概率回归分析,计算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幼蚊的半数致死浓度或半数抑制剂量。 结果 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死亡率在5.88%~68.75%;对残杀威和马拉硫磷表现为敏感,死亡率均为100%。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苏云金芽孢杆菌及吡丙醚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抗性倍数为4.40~76.20倍;对马拉硫磷和双硫磷为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30和2.38倍。 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生物杀虫剂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类型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抗药性。建议加强白纹伊蚊抗药性的监测和治理,进一步完善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防制措施。
2023, 34 (1): 101-10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1.018
武汉市2018-2021年媒介伊蚊生态学监测结果分析
郭慧, 柳静, 毛伟平, 丁浩, 武茜茜, 周良才, 吴丽群, 陈晓敏
摘要207)      PDF (706KB)(786)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8-2021年媒介伊蚊生态学监测数据,为有效防控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媒介伊蚊幼蚊和成蚊生态学监测分别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通过 χ 2检验分析不同时间BI的差异,通过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不同时间、生境间帐诱指数的差异,并评估登革热传播风险。 结果 2018-2021年平均BI为4.50,帐诱指数为2.44只/(顶·h)。伊蚊密度指数均在2019年降至最低水平,2020-2021年呈现上升趋势,且居民区的帐诱指数高于旧轮胎堆放地( H=29.468, P<0.001)。不同年份的季节消长不完全一致,BI峰值出现在6-8月,帐诱指数峰值出现在7-8月。2018-2021年中有64.52%(20/31)的监测月份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2021年7-8月的BI值达到登革热暴发的风险阈值。 结论 武汉市媒介伊蚊密度消长趋势呈上升态势,登革热传播风险有所上升,应加强和改进媒介伊蚊控制措施。
2023, 34 (1): 48-5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1.009
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不同场所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
吴丽群, 周良才, 陈晓敏
摘要240)      PDF (536KB)(1061)   
目的 评估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不同类型场所病媒生物非疾病类危害风险,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各项赛事顺利进行。 方法 采用器械法监测相关场所病媒生物密度,目测法检查防鼠、防蝇设施配备情况,通过专家会商法评估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期间各类型场所病媒生物非疾病类危害发生的风险。 结果 根据监测资料统计,2016-2018年鼠类平均捕获率为0.75%,蝇类平均密度为2.61只/笼,蜚蠊平均密度为0.87只/(张·夜),蚊虫平均密度为34.24只/(灯·夜)。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相关场所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显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0.20%,蝇类平均密度为4.96只/笼,蜚蠊平均密度为0.11只/(张·夜),蚊虫平均密度为16.11只/(灯·夜)。病媒生物防护设备排查情况显示,在197个相关场所或单位中,防鼠设施不合格的场所或单位达169个,不合格率为85.79%;防蝇设施不合格的场所或单位达130个,不合格率为65.99%。经专家综合评估,病媒生物叮咬与骚扰在军运村、竞赛场馆和媒体中心为高危险度风险,在重点接待酒店为低危险度风险,在其他场所为中等危险度风险;病媒生物污染环境与食物及影响观瞻在开(闭)幕式场馆、重点接待酒店和竞赛场馆为低危险度风险,在其他场所为中等危险度风险;病媒生物破坏电力设施在竞赛场馆为高危险度风险,在重点接待酒店和定点医院为低危险度风险,在其他场所为中等危险度风险。 结论 根据病媒生物密度监测、防护设施排查及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结果,应采取针对性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举办期间不发生严重的病媒生物危害事件。
2021, 32 (5): 618-62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2
武汉市2009-2015年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陈晓敏, 刘芹, 周良才, 吴丽群, 包继永, 吴太平
摘要263)      PDF (522KB)(868)   
目的 调查武汉市家蝇的抗药性状况,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9-2015年期间分别从武汉市江岸、江汉、汉阳、武昌4个城区的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垃圾中转站采集野外家蝇,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家蝇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LD 50),计算抗性倍数,并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城区种群间的差异性。 结果 武汉市4个城区家蝇种群对敌敌畏(DDVP)、甲基吡恶磷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26~20.72、23.21~72.69和49.28~108.20倍;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胺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51.50~454.50、66.85~129.24、91.43~115.54和4.84~6.80倍。4个城区家蝇种群对7种杀虫剂抗药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武汉市家蝇对DDVP和胺菊酯分别为中、低抗性或敏感,对甲基吡恶磷、毒死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均产生了高抗性或极高抗性,抗药性水平高低与杀虫剂使用程度有关,受地域影响较小。建议各城区在今后的灭蝇工作中要科学合理使用卫生杀虫剂,以延缓家蝇的抗药性。
2021, 32 (4): 468-4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4.017
关于构建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吴丽群, 曾静, 申进, 周良才, 陈晓敏
摘要320)      PDF (4279KB)(968)   
目的 加强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数据质量与利用率。 方法 根据国家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标准制定监测指标,结合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的特点与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结果 系统含手机应用程序(APP)端和服务端,其中,APP端用于现场监测信息采集,服务端用于监测信息实时查询、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和报告生成。系统适用于开展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目测法监测、病媒生物器械法监测及病媒生物危害点位勘测,并应用于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军运会)病媒生物监测实践中,在2019年6-10月期间先后完成了至少6次武汉军运会相关场所病媒生物监测工作。 结论 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大型活动病媒生物监测工作需求,有助于提高监测质量与效率,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1, 32 (3): 348-35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3.0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华南海鲜批发市场鼠类应急监测与控制研究
周良才, 周仲瑾, 吴太平, 包继永, 陈晓敏, 吴丽群
摘要464)      PDF (520KB)(1014)   
目的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的应急监测,掌握疫情期间市场内鼠类种群、密度及分布情况,为科学开展灭鼠工作,评估灭鼠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月采用夹夜法和鼠迹法监测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鼠类密度。利用Excel 2007和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捕获率采用趋势 χ 2检验,路径指数采用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夹夜法监测4次共捕获褐家鼠51只,平均捕获率为3.15%,4次捕获率分别为5.00%、3.95%、2.49%和1.22%。鼠迹法监测4次共发现鼠迹9处,鼠迹平均路径指数为1.73处/km,4次路径指数分别为3.85、2.31、0.77和0处/km;应急处置后鼠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5.60%(夹夜法)和100%(鼠迹法)。 结论 应急监测显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内褐家鼠危害异常严重,应急处置显著降低了鼠类密度,为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0, 31 (5): 513-51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02
武汉市2017年重要病媒生物侵害现况调查研究
周良才, 吴太平, 包继永, 吴丽群, 汤伟峰
摘要316)      PDF (566KB)(937)   
目的 调查2017年武汉市城区范围内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今后病媒生物防制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6-9月对武汉市建成区范围内29种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鼠类调查采用鼠迹法,蚊类采用路径法和幼虫勺捕法,蝇类、蜚蠊采用目测法,防鼠设施和防蝇设施均采用目测法。 结果 室内鼠密度的总体阳性率为10.1%;防鼠设施总体不合格率为17.2%,外环境鼠密度总体路径指数为3.4。小型容器积水总体路径指数为4.3,大中型水体总体采样勺指数为5.8%,每阳性勺蚊幼虫密度为5.5只/勺。室内成蝇总体阳性率为7.3%,防蝇设施总体不合格率为14.0%,蝇类孳生地总体阳性率为3.0%。室内蜚蠊成若虫总体侵害率为4.1%,卵鞘总体查获率为1.2%,蜚蠊迹总体阳性率为4.6%。 结论 初步掌握了武汉市各类型单位(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今后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
2019, 30 (1): 95-9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1.023
武汉市2016年不同环境蝇类孳生现况调查
周良才, 包继永, 吴丽群, 陈晓敏
摘要267)      PDF (368KB)(855)   
目的 调查武汉市2016年城区不同环境中蝇类孳生现状,为该市科学防控蝇类提供本底资料。 方法 2016年5-10月对武汉市城区蝇类孳生环境采用目测法开展现场调查。不同月份间蝇类幼虫孳生率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共调查各类型蝇类孳生地5 094处,其中有蝇类幼虫孳生的320处,平均蝇类幼虫孳生率为6.3%,不同类型环境的蝇类幼虫孳生率为0~16.8%。以拆迁工地的蝇类幼虫孳生率最高,达16.8%,其次是垃圾转运站(13.5%)、公共绿地(12.9%)、建筑工地(12.6%)、铁路沿线(12.4%)、农贸市场(8.9%)和物业小区(7.9%);食品加工厂未发现蝇类幼虫孳生。5月蝇类幼虫孳生率最高,为7.8%,10月最低,为5.7%,各月份蝇类幼虫孳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2.967, P=0.085)。 结论 初步掌握了武汉市城区不同环境的蝇类孳生情况,为蝇类的科学防控以及创建卫生城市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
2018, 29 (6): 645-6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6.025
武汉市不同生境家蝇对5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陈晓敏, 吴丽群, 包继永, 周良才
摘要310)      PDF (377KB)(805)   
目的 调查武汉市不同生境家蝇种群的抗药性现状,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科学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羽化后3~4日龄雌性家蝇成虫的半数致死量(LD 50),并计算抗性倍数,运用Kruskal-Wallis H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分析种群间的差异性。 结果 居民区、农贸市场和垃圾中转站家蝇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均产生高抗,LD 50在0.095~0.685 μg/只之间,抗性倍数在26.36~710.00倍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0.007、0.284、1.280、0.152, P=0.996、0.868、0.527、0.927)。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家蝇种群对胺菊酯呈低抗水平;垃圾中转站家蝇种群对胺菊酯呈敏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6.292, P=0.047)。两两种群间比较发现,垃圾中转站家蝇种群对胺菊酯的抗性水平明显低于居民区( U=8.000, P=0.033)和农贸市场家蝇种群( U=7.500, P=0.028);而居民区和农贸市场家蝇种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24.000, P=0.949)。 结论 武汉市3种不同生境家蝇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均呈较高抗性,对胺菊酯的敏感度有一定差异。建议在今后灭蝇工作中遵循综合防制原则,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延缓家蝇抗性发展。
2018, 29 (5): 469-4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2
武汉市2016年蚊幼虫孳生情况调查
周良才, 包继永, 陈晓敏, 柳静, 朱军生
摘要259)      PDF (322KB)(902)   
目的 调查湖北省武汉市区蚊幼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6年5-10月对武汉市16个城区不同类型单位(场所)蚊幼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对小型积水和容器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大中型水体采用目测法结合捞勺法调查。不同月份间小型积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组内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校正)。 结果 共调查各类小型积水7 789个,阳性1 527个,平均阳性率为19.6%,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阳性率为7.0%~31.4%;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积水数最多,占积水总数的14.7%(11 47/7 789);窗口单位积水阳性率最高,达31.4%;以6月阳性率最高,为25.7%,10月最低,为10.3%( χ 2=109.097, P < 0.001)。大中型水体广场喷泉池、公园景观水域和污水明渠的平均阳性率为12.2%。 结论 基本摸清了武汉市不同城区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蚊虫孳生情况,为今后精准的蚊虫防制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
2018, 29 (2): 197-19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22
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谭梁飞, 胡梦佳, 熊进峰, 姚璇, 周良才, 高燕, 高雄, 倪建伟, 朱彬彬, 贾倩, 都振宝, 郝海波, 胡远峰, 李国辉
摘要288)      PDF (323KB)(831)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5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及其95% CI、击倒率和抗性倍数,评价其抗药性情况。 结果 武汉、宜昌和黄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8.16、7.71和6.48倍;荆门、武汉和宜昌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程度较高,分别为19.75、7.06和6.75倍;武汉、十堰和荆门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61.22、9.13和8.35倍;襄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最高,为6.71倍,其他地区均较低;荆州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最高,为4.88倍,其他地区均较低。 结论 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尽量采用环境治理方法,清除蜚蠊赖以栖息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滞留喷洒。
2018, 29 (2): 165-16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2
武汉市登革热风险评估研究
王莹, 周良才, 严薇荣
摘要276)      PDF (387KB)(919)   
目的 建立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登革热传入的风险等级。 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 结果 该指标体系建立了14个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指标和6个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指标。德尔菲法专家权威系数均> 0.8,咨询结果具有权威性;专家对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9和0.595( χ 2=59.478, P < 0.05),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根据指标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值的百分比确定发生风险的等级(69.26%)为很可能发生,风险严重程度(49.70%)为中等,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 结论 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评估;认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的结论符合实际。
2018, 29 (2): 151-15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09
武汉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抗药性发展趋势研究
周良才, 包继永, 陈晓敏, 柳静, 朱军生
摘要284)      PDF (871KB)(822)   
目的 了解近年来武汉市家蝇抗药性发展趋势,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 方法 2009-2016年每年的6-9月,采集武汉市城区农贸市场、垃圾处理场家蝇,实验室饲养1~2代后,用WHO推荐的微量点滴法,测定羽化后3~4日龄雌性成虫的半数致死量(LD 50),比较近年来武汉市家蝇抗药性变化情况。 结果 2016年武汉市家蝇野外种群对DDVP、甲基吡恶磷、毒死蜱、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D 50值分别为0.8542、0.3174、0.3197、0.2785、1.1685μg/只,与2009年的抗性监测结果比较,分别增长5.1、1.1、0.6、4.2和4.6倍。 结论 武汉市家蝇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性呈现增强趋势,在今后灭蝇工作中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2017, 28 (5): 502-50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26
武汉市白纹伊蚊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周良才, 包继永, 吴学胜, 陈晓敏, 朱军生
摘要274)      PDF (381KB)(744)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对5种卫生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幼虫浸渍法,测定4龄蚊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评价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 白纹伊蚊野外种群对双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仲丁威的LC50分别为0.001 3、0.001 4、0.005 1和1.568 5 mg/L,是敏感品系的4.3、1.4、2.4和1.0倍。三氯杀虫酯的抗性极高,超出可测定范围。结论 监测武汉市野外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变化趋势对于防控登革热意义重大。在灭蚊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

2017, 28 (2): 185-18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25
武汉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控制研究
周良才, 施维, 倪涛, 包继永, 陈晓敏, 朱军生
摘要250)      PDF (341KB)(819)   

目的 研究影响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服务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城市有害生物控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项目督导组通过投标形式,受武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身份,按自定的《督导方案》,于2010-2014年对武汉市有害生物防制(PCO)公司承包的712~1 006个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进行督导考核。结果 2010-2014年2 000延长米的鼠迹数≤2.30,蚊幼阳性路径指数≤0.73,蜚蠊成若虫阳性房间率≤1.63%,蝇幼虫及蛹的检出率≤8.91%。民意调查知晓率为72.60%。结论 该督导项目促进了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有效地控制了武汉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密度,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针对督导项目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6, 27 (4): 404-40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25
武汉市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周良才, 刘小泉, 包继永, 陈晓敏, 朱军生
摘要304)      PDF (302KB)(731)   

目的 了解武汉市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击倒率和死亡率,评价其对抗药性的程度。结果 汉口、汉阳和武昌3个镇的德国小蠊对残杀威、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4~2.2、1.5~1.7、2.8~3.1和2.5~2.9倍,对胺菊酯的抗性极高,超过了可测范围。结论 在灭蜚蠊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2016, 27 (1): 75-7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24
武汉市社区人群灭鼠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
周良才, 吴太平, 梁建生, 包继永, 陈晓敏, 朱军生
摘要278)      PDF (377KB)(799)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人群对灭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居民灭鼠意愿及知识来源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探索社区灭鼠宣传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评价干预效果,为制定适宜的社区灭鼠宣传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在武汉市江岸区和江汉区所辖的4个街道,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从每个样本街道中各抽取1~2个社区,共抽取7个社区,分为试验社区和对照社区,分别抽取18岁以上人群进行知信行(KAP)问卷调查。 结果 试验社区90.0%的受访居民对2011年的灭鼠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社区的29.2%(χ2=109.601,P<0.01)。15.0%的试验社区及59.4%的对照社区受访居民住宅中发现鼠类。试验社区居民对灭鼠常识及相关情况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社区(P<0.05),其中大部分问卷条目的知晓率差异明显,其他问卷条目的知晓率差异不明显。在对照社区和试验社区中,一般小区78.8%的居民购买灭鼠药械消灭其住宅中鼠类花费<5元,47.5%的居民拒绝即便是免费的防鼠服务。 结论 在社区灭鼠工作中,需要进行长期多途径、针对性强的灭鼠宣传。该调查对未来武汉全市灭鼠教育有指导意义。
2014, 25 (5): 470-47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5.024
健康教育对社区鼠类防制的干预效果评估研究
周良才, 吴太平, 梁建生, 包继永, 田俊华, 陈晓敏
摘要394)      PDF (886KB)(802)   

目的 开展多种形式的干预活动,探索社区灭鼠宣传教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评价干预效果,为制定适宜的社区灭鼠宣传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在武汉市江岸区和江汉区所辖的4条街道,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法,从每个样本街道中各抽取1~2个社区,共7个社区,分为试验社区和对照社区,分别抽取18岁以上人群进行KAP(知信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对试验区人群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干预措施,进行干预前后的效果比较。结果 干预后,试验社区居民对灭鼠常识及相关情况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其中大部分问卷条目的知晓率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鼠密度(夹夜法)在干预前后分别为4.5%和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灭鼠工作中,在公共外环境承包工作到位、社区人群积极配合的情况下,开展形式多样且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群灭鼠知识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灭鼠效果。

2013, 24 (4): 336-339.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16
湖北省硬蜱科1新纪录属4新纪录种
田俊华, 周敦金, 吴太平, 李华刚, 陈晓敏, 包继永, 周良才, 张永振
摘要421)      PDF (850KB)(824)   
记述分布于湖北省的硬蜱科1新纪录属:花蜱属( Amblyomma)及4新纪录种:龟形花蜱( A. testudinarium)、雉鸡血蜱( Haemaphysalis phasiana)、豪猪血蜱( H. hystricis)和中华硬蜱( Ixodes sinensis).标本保存于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标本室.
2013, 24 (2): 155-156.
武汉市致倦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状况
周良才, 吴学胜, 包继永, 吴太平, 陈晓敏, 朱军生
摘要647)      PDF (833KB)(890)   
目的 了解武汉市致倦库蚊幼虫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状况,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WHO提供的幼虫浸渍法,测定4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结果 武汉市武昌、青山、江岸区致倦库蚊幼虫除对仲丁威较敏感(R/S<1)外,对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三氯杀虫酯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3个城区的致倦库蚊幼虫对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3、27.3和64.0倍;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8、2.8和3.8倍;对三氯杀虫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5、4.4、6.1倍和6.7、9.9、6.7倍;对仲丁威的抗性倍数<1。 结论 在灭蚊工作中应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
2012, 23 (5): 477-478.
武汉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邓丽娟,张腊梅,周良才,田俊华,刘小泉,刘俊
摘要1705)      PDF (329KB)(1030)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区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7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以便根据抗性水平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方法 抗性测定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武汉市区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敌敌畏、氯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7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6~7.7、 3.3~10.7、 1.1~2.0、 2.9~3.8、2.5~11.2、 3.5~5.3和4.0~6.4倍。结论 7个野外品系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残杀威敏感。居民家庭品系对溴氰菊酯已产生高抗性,集贸市场品系对敌敌畏已产生高抗性。

2010, 21 (1): 70-72.
武汉市居民区下水道灭鼠研究
吴太平1, 周良才1, 包继永1, 姚振国2, 肖剑秋3,田俊华1
摘要1320)      PDF (287KB)(993)   

【摘要】 目的 研究武汉市居民区下水道灭鼠技术。方法 在武汉市居民区设试验区和对照区进行对比试验。在试验区下水道按操作规程用细铁丝挂杀特净蜡块灭鼠6周,对照区不灭鼠。灭前、灭后用盗食法调查居民区下水道鼠的侵害率。 结果 试验区和对照区灭前平均鼠密度68.5%,  试验区下水道6周灭鼠率为96.4%, 相关密度指数为3.1。结论 按操作规程灭鼠能有效控制居民区下水道家栖鼠。

2009, 20 (2): 163-164.
2006年武汉市病媒生物监测
田俊华;吴太平;黄星; 包继永; 周良才
摘要1531)      PDF (258KB)(799)   
目的 调查武汉市2006年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鼠类有1科2属3种,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捕鼠总数的40.8%和39.4%;蚊类有1科4属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8.4%;蝇类有3科5属5种,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67.8%;蜚蠊有1科2属3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9.8%。鼠类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和蝇类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6月为活动高峰期,蝇类呈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月和11月,以5月最高。结论 基本掌握了武汉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